咀嚼苦涩 回味甘甜 —— 《回首往事》读后感之二
本帖最后由 医宜以易 于 2010-11-15 23:58 编辑饿过肚皮的人对于食物都有特别的感受,都会养成灵敏的味觉记忆。郭德纲早期相声有很多专门说“吃”的段子,每每博得听众的哈哈一乐,就因为郭德纲饿过肚子,对“吃”的记忆特别深刻,当年饥饿的感受经过回味之后往往就成为难得的笑料。传统相声《珍珠翡翠白玉汤》所表现的就是有关味觉记忆的典型事例,对于饥饿难耐的朱元璋而言,残羹冷炙无异于琼浆玉液,从而形成了太祖皇帝一生中最难忘的味觉记忆。
《回首往事》的主人公在在饮食方面有许多难忘的经历,从而留下许多感人的文字。“毛衣换香瓜”的故事,说的是一家人离开长春进入解放区之后的一段插曲:
“这是一件上好的毛衣,爸爸只穿了几次,还是新的呢。卖香瓜的眼睛亮了,可能他从来也没看见过毛衣!他立刻说:“行。换吧。”于是,爸爸挑了三个香瓜。爸爸把最大的香瓜给了我,另一个给了二哥,他吃了最小的。 ”
一个八岁的孩童经过六天的饥饿之后,任何食物都是珍馐美味,然而这则故事所反映的不只是简单的充饥解馋,它更多的是记载着主人公刚强的毅力,歌颂了宽广博大的父爱!
回奶奶的贴饼子在主人公看来是天底下最好吃的大饼子,“六十多年了,我走南闯北,却再也没吃到像她老人家做的那么好吃的大饼子。”实际上,回奶奶做的贴饼子,食材很是平凡,厨具也是普通,主人公所回味的何尝是美食!天底下最美的食品,是用心制作的!作者回忆享受食物的过程,实际上是在深刻缅怀回奶奶的菩萨心肠,读者也能够从中感受到东北人民患难与共、互助友爱的淳朴民风!
“煤炉烤饺子”这个片段充满童趣。平心而论,煤炉烤出来的饺子哪里谈得上美味,就充饥而言,顶多是朱元璋喝了“珍珠翡翠白玉汤”。主人公享受的是工艺制作的成就感,读者也会赞叹主人公在艰难环境中自强自立的毅力!
作者还写到老师请我吃东西的两次经历。 在食物短缺的年代里,五个鸡蛋算是珍贵的食品了,“在家里,我一年也吃不到五个鸡蛋哪。”而张老师一口气就跟我五个鸡蛋!这五个鸡蛋凝聚着深厚的师恩,让人久久难忘。黄老师的一碗糖稀何止是使“我”解馋、使“我”过瘾,作者回味的是师生之间甜蜜的情谊!
《回首往事》所叙述的“吃”的内容,可以作为“民以食为天”这条颠扑不破的真理的很好的注脚,其中更深藏着浓郁的亲情和一颗滚烫的感恩之心。
有道是“文如其人”,一个人最关心和最担心的事情都会不经意地流露于字里行间。我正在看同治传记,里面介绍到翁同龢日记。翁同龢每天都要记录小皇帝上课时的表现,因为一旦小皇帝戏言戏语,当师傅的就难办了,所以日记里记得最多的就是这方面的内容。
《回首往事》的作者在童年时期最担心和最关心的内容就是“吃”,所以饮食方面的内容占据了大量的篇幅。即便是介绍家里的一张桌子,笔锋一转,又写到第一次吃臭豆腐的前前后后。这也难怪,生活这困难时期的人,“吃”是一个人最原始最本能的需求,而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没有沉迷于口腹感觉,每一次吃东西的故事都联系者一个可亲可敬的人。
我敢断言,“易茗轩主人”决不是一位美食家!美食家所赏玩的是食物的色香味形,而“易茗轩主人”只懂得“味”,其它方面的都不敏感。但我并不企求《回首往事》后续章节出现美食家的形象,先哲有言“吃是为了活着”,我期待着《回首往事》第二部、第三部、第四部将会有更加丰富的精神食粮! 这家伙是挺厉害的,不知道是文科专业的,还是文科为副业的,哈哈。
高质量贴多多,是本版的人才,大大的人才!
“一个八岁的孩童经过六天的饥饿之后,任何食物都是珍馐美味,然而这则故事所反映的不只是简单的充饥解馋,它更多的是记载着主人公刚强的毅力,歌颂了宽广博大的父爱!”---主题升华哈。 文笔这么好,很象是专业作家:D 继续纯顶贴。。。 好,看了,谢传好文好故事共享! 医宜以易 发表于 2010-11-15 22:32 static/image/common/back.gif
饿过肚皮的人对于食物都有特别的感受,都会养成灵敏的味觉记忆。郭德纲早期相声有很多专门说“吃”的段子, ...
哇咔咔, 这里还有人给写读后感的, 长长嘀{:8_251:} {:8_251:} {:8_251:} ,真给力啊!
我爱这个论坛{:8_246:} , 决定慢慢把我的酸文开始往这转移, 那可是攒着老来和易老一样写回忆录的。
大家多支持多交流哈。 回复 sonyleg 的帖子
大家应该都来支持《原创》版,期望早日拜读大作! 本帖最后由 sonyleg 于 2011-1-18 18:00 编辑
易明轩主人 发表于 2011-1-18 17:16 static/image/common/back.gif
回复 sonyleg 的帖子
大家应该都来支持《原创》版,期望早日拜读大作!
易老看了您的回复我想唱首歌“没有花儿香, 没有树儿高,我是一棵无忧无虑的小草…..”
我都发了这么多文了, 您都无视的, 我直接{:7_174:} ,
醒来后:'( :'( :'( :'( :'( :'( :'( :'( :'( :'( 回复 sonyleg 的帖子
真太对不起了!我一向注意汉字的名字。用英文写的名字我记不住,所以,只对“此文”,,而没对“此人”。你这一提醒,我才想起来----------原来是熟人。 易明轩主人 发表于 2011-1-18 19:50 static/image/common/back.gif
回复 sonyleg 的帖子
真太对不起了!我一向注意汉字的名字。用英文写的名字我记不住,所以,只对“此文”, ...
没事,有空帮我指点指点。{:8_246:} 回复 sonyleg 的帖子
你参赛的作品,我也曾拜读过,很好的,有独到之处。 师父应该写篇原稿,而不是读后感
页:
[1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