沉默[原创首发]
本帖最后由 雪梨 于 2011-8-29 15:49 编辑不再想着跟妈妈去辩论了,有时也无心想着去劝导了,反正妈妈的本质是糊涂,也即许多情况她也有不清楚,辩也无多益。有时我想也许妈妈也包括我人生的日子或许也无太多(但愿这只是我的悲观)。我生活是痛苦,但是我想也许我不必要再象小小婴儿一样哭着泪着要求妈妈的知慰。现在就让我的痛苦自己品味自己吧。舅舅有对我说过,“妈妈已老了”,是啊,就让我有时想起外婆的孤单和眼泪一样,生活不该恶性重复。所以现在就让妈妈多少开心一点地过她的晚年吧。我觉得我需要的是顽强自己的意志。所以慢慢地这好段时间来我也不再想跟妈妈提起我的事情了,我慢慢变得沉默了。
生活的事情有时很明显的是非也可以让“五毛党”们搅个两三年不清,何况对于只是平凡百姓的妈妈?所以辩啊、论啊、泪啊图增加自己家庭的额外的自伤而已,何况有时有的人把这些辩啊、争啊、泪啊作为“信息透露”而却偏偏不讲明“他们究竟是在争执着什么关键内容实质”岂不是更让人反感我们的家庭?鲁迅先生说“英雄也有汗渍和唾沫”,而若是把汗渍和唾沫做举例,则也可以说“汗渍和唾沫也就是英雄了”。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。 本帖最后由 小溪听雨 于 2011-8-28 12:57 编辑
天下的父母都是想着希望儿女好的,而若是有时父母实际上显得有些“冷漠”,这并非说明父母不疼我们了,只是有些情况比如说父母被歪理邪说忽悠了而已,父母终究还是疼我们的,所以说“糊涂”而已。
天下的儿女大都对父母有感情,舆论伦理压束我们应该要做人,而且对父母的血缘以及两代互相依偎这本是天性之一。而生活有时儿女跟父母也有吵了一下,经常也并非是说儿女就是讨厌反感老人了,主要原因则也就是那些不得不争一下的家庭大事。父母生活在眼泪里,家庭何尝有温暖?儿女久久生活在眼泪里,家庭也同样没有温暖。所以儒家思想教育我们重视家庭伦理,然后经过百年来的社会进步,我们继承儒家家庭伦理思想的同时加上一条“家庭成员之间也需有必要的开明理解”。而有时也许父母未尝不也想着要开明,现在有时关键的是前面我说的父母被人忽悠了而已。生活经过“混搅”,一时要澄清下来也不太容易,所以有时便意识到继续争执反而是互伤父母儿女之间真爱的天性,而那些“混搅者”本来就不是想要你们父母家庭真爱天性的(他们岁岁年年地“搅”着即让你们的家庭岁岁年年不安宁),是以理解体谅父母未尝不也有的糊涂固执缘情,我便慢慢地理解到有时应该沉默。现在再怎么伤痕累累,但也应该是自己去担当自己的了,我们已远远不是小小婴儿的在父母面前的那个时候了。
所谓“儿不嫌母丑”,谚语讲的就是儿女对父母有感情天性。或许生活里偶尔也有遇到某些特殊的极小部分“逆女”、“逆子”,有时可能是真况,有时未尝不也有“五毛忽悠”,晋献公的太子申生就曾经被“春秋时的五毛”——后母骊姬忽悠成“毒父逆子”的。 呵呵,好久好久以前就有说过这样的类似的话题了,现在“学而时习之”吧。而看到大家最近也有不少主题写了家庭关爱的诗歌以及其他文章,我很赞赏,“文以至用”,文章能对社会做一点有益的贡献即是“闪光点”价值所在了。而诗歌文章有时也不必只是泛泛的“脸谱化”,我说的是有时可以根据各个细分情况分说一下,于是“有纲有目”、“有面有点”,我们的理论便更丰满精当了。 易明轩主人 发表于 2011-8-28 12:03 static/image/common/back.gif
天下无不是的父母。
明轩老哥说得很对。儿孙一大把了,您应该更体会到许多做父母的真心。 唉,也许生活也不应该总是板着面孔,我发些让大家开心一点的图片吧 ~~~~~~ ~~~~~~ ~~~~~~ 我的妈妈有一个不管生活怎么困迫,总是顽强地生活下去这样的好性格素质吧,我是爸爸的孩子也是妈妈的孩子,所以我也应该继承妈妈的某些素质,生活是应该活下去能过一年是一年吧。呵呵,愿我的一生终究没有“成为一个废物”,也愿妈妈长命百岁,终究有一天我们的家庭渐渐幸福开心。 小溪听雨 发表于 2011-8-28 16:24 static/image/common/back.gif
我的妈妈有一个不管生活怎么困迫,总是顽强地生活下去这样的好性格素质吧,我是爸爸的孩子也是妈妈的孩子 ...
妈妈们也是人,我是妈妈,但是我反对把我神化,有很多时候自己生的孩子,自己亲手带大教育、培养,但是,后来发现孩子本来就有很大的格局,根本不需要唠叨,孩子生下来由他自己的生命任务,不是自己安排的。爱孩子,就放手,让他自己走自己的路。
{:soso__11143486601759570813_3:}
我沉默。。。。 沉默就是爆发前的宁静,有些时候还是沉默一些好,因为他是不必要爆发的。 你不会一直沉默的。------至于你信不信,反正我信了。哈哈! 你不会一直沉默的。------至于你信不信,反正我信了。哈哈! 世间的爱千万种,惟有父母之爱最无私。时间的长河可以带走一切,却带不走父母的爱。
在父母的心里我们永远是他们的小孩,他们都是为我们好的。也许是年龄的代沟,也许是各人的思路不同,目地都是一样的。争执解决不了任何问题,只会让父母更加伤心罢了。不想跟他们讲就保持沉默,再想想他们的不容易,总之想得乐观点也些就能理解了。{:soso_e178:} 而孟子对其他学说展开精彩的论驳,大大发扬了孔学哲理,愿俺“多言”的毛病终究也多少得到孟子理辩的百千之一,有所对得起俺对先哲的崇拜之心呀,呵呵。 本帖最后由 小溪听雨 于 2011-8-30 12:17 编辑
小溪听雨 发表于 2011-8-28 14:50 static/image/common/back.gif
唉,也许生活也不应该总是板着面孔,我发些让大家开心一点的图片吧
回答上面sonyleg的评分语“别郁闷, 要开心啊, 我现在很好啊”——俺指的“哥们”是狗狗,俺也不知道你究竟是“属好的还是属不好的”,不过俺也同样希望大家都开心、都很好。虽然俺对sonyleg几乎不太了解多少,不过这么热心的对俺的开心的问候,俺还是要表示感谢的。 作为儿女来讲,不要去计较母情的唠叨,因为这是老年人对子女的天性,人过七十像孩子,人过八十像婴儿,人过九十九是宝贝了。
页:
[1]
2